政府當局日前提出建議,有意在明年立法會換屆選舉推出「智能投票箱」,以即時檢測選票填劃是否有誤,保障市民行使選舉權。但這一建議提出不足一周,昨晚(17日)突然收回,政府當局表明樂意從善如流。
政府當局願意聽取民意,當然是一件好事。不過,有關「智能投票箱」提出不足一周即收回的事件,卻又令人對政府當局對政策措施考慮不周詳,以及行政、立法之間的良性溝通,產生疑問。這項建議,如果能透過本屆政府創立的前廳交流會,讓政府部門與立法會議員之間,有充分的溝通,提前聽取議員的意見,恐怕不會出現目前的情況。
政府提出引入「智能投票箱」的原意,是希望協助選民確認其填劃的選票沒有出現錯誤,以保障選民的投票權利。原意和初衷都是好的。而且,隨着科技進步社會發展,更多地使用智能科技,提高效率,減少出錯,是大勢所趨。政府積極作出回應,引入先進科技,也無可厚非。
不過,這次政府部門提出引入「智能投票箱」建議,卻未有周詳地考慮好如何運用的細節問題,以致於建議拿上立法會討論,無法回應議員們提出的一系列疑問,令社會輿論嘩然。
事實上,政府過去也曾在選舉中,使用較先進的技術,但卻因出錯,損害了市民的信心。去年區議會選舉,投票站發生電子選民登記系統故障,令多個票站的投票一度中斷,市民至今仍記憶猶新,對政府再次引入新的技術,很難不存有疑慮。這次政府提出引入「智能投票箱」,又欠缺周詳考慮,未能向社會作出充分的說明,當然無法完全排除市民的疑慮。
準備不充分,溝通不足夠,是政府在提出這項建議不足一周就撤回的主要原因。值得留意的是,本屆政府創建的前廳交流會機制,原本是促進政府當局與立法會議員深入溝通的良好機制,但這一機制是否能夠充分發揮其效能,經過這次事件,確實令人產生疑問。
政府去年舉辦了7次前廳交流會,每次會議之後,政府和議員都積極面對傳媒,向公眾說明交流會的內容,以及取得的成效,社會反應十分正面,期望能更好地發揮這一促進良性交流互動的機制,提高治理效能。但今年已屆年底,前廳交流會總共只舉辦了4次,不僅次數減少了近半,而且,政府與立法會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的質素似乎也顯得不足,這次政府撤回「智能投票箱」建議事件,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。
政府重視民意,願意從善如流,市民樂見。提出「智能投票箱」不足一周即撤回,雖然比不上撤回垃圾徵費政策的社會影響,但一次又一次提出不符民意的政策措施,確實值得引起政府警惕。政府應進一步發揮好前廳交流會,以及其他互動交流的機制,廣泛聽取市民意見,以確保政策措施符合民意。
文:文武
資深傳媒人,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。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